博物館設計原則是什么?安全是陳列藝術設計的又一個重要原則。這主要著眼于展品的安全和觀眾人身安全。對展品來說,應盡力排除人為因素破壞和自然因素的損害。設計師應從陳列環境、陳列設備、陳列方式等多方面進行科學的處理。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博物館設計原則。
1. 在陳列藝術設計中創造對文物展品的科學保護條件
從保管角度講,展品的保護是指兩方面:一是博物館小氣候環境下對文物的科學保養;二是博物館環境內對文物安全的保護。博物館氣候是一定人控條件下的小氣候,常用空氣溫度和相對濕度表示,這是立足于對展品的防與治,避免溫濕度劇變,減少空氣污染,防止灰塵、光線、昆蟲、微生物等自然因素的損害。當然,博物館氣候的創造是在大自然環境下的小氣候,必然又要受到大自然環境的影響和制約。現實中不管什么地方,溫濕度的逐日變化,都要受到日照、降水、風沙、觀眾流量等因素的牽動。建筑房間的朝向、開窗面積的大小都是直接的波動因素。對展廳環境的這些要求與藏品庫必備的文物保護環境要求是一致的,設計師應當了解并將其納入總體設計思考范圍中來。一般情況下,庫房和陳列室的溫度為 15℃ -25℃,相對濕度為 45%-65%。指標在此數值之內緩慢波動,對文物的保護是適宜的。調節室內氣候的措施,就國內外博物館而言都是現代化設備和傳統方法并用,要因地制宜。
2. 防盜、防火、防震等技術預防是設計中另一重要安全因素
我國法規明文規定:“博物館是國家必須嚴加防護的要害部門之一。”陳列廳是法規中列出的博物館重點要害部門之一,它既是文物的存放點,又是觀眾的集散場所,同時也是籌備陳列展覽的制作現場。水、火、電都在此范圍內運作,防盜與防火是不能忽視的,設計師在設計階段就應同安全保衛部門制訂防范措施。一些先進地區的博物館其安全現代化程度較高,其展品、展柜、展廳、中心控制室、市內消防機構相聯通。它從現代科技入手,與現代社會管理雙管齊下,形成了博物館安全保衛體系,這是今后的發展方向。文物展品在展覽中失盜,展廳環境中火災的發生,國內外均有報道,因而更應引起設計師的重視。
3. 其它安全因素
陳列藝術設計中安全設計的第三類問題也與設計師有直接關系。一是對展廳內外環境非安全因素的排除;二是對陳列設備安全系數的推敲;三是對陳列布展方式的選擇。對環境應考慮門窗的護欄,水源、電源合理調整以及其它污染源排除。總體布局上也要考慮防盜和消防通道的暢通。為此,陳列室布展設計中對于空間環境的處理,涉及到布局安排、觀眾疏散通道調整,這不只是形式問題,應在科學合理布局后,有系統標志顯示。
陳列設備應盡量選用安全系數高的材料和結構方式。在陳列布展方法上,應慎重選用藝術而又安全的方式。比如擺在方臺上的器物是安全穩定的,但吊掛起來也許更活潑一些,但是吊掛的繩索如果不足以承受長期的應力,將會危及展品和觀眾的安全。實物展品陳列的高度,地面臺座能否護衛裸置的展品,臺面的質地會不會造成展品的滑動等等,這些細節問題都應在設計中加以科學處理。
上述是對博物館設計原則做出的分析。我國博物館陳列的經費比例近年在快速增長中,如何花好這筆錢,辦出真正高品位的陳列,不能不考慮經濟的投入和最后的效果。從實質上看問題,陳列、展覽作為一類綜合藝術設計,其實用性和藝術性特征本來就和經濟有直接的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