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圖一般都是理想狀態,是將設計師的構想繪制在設計圖紙上,而落地的方案和呈現的效果并不是和自己構想一樣的,要想達到設計師所要的效果,這就需要展廳設計展館設計公司與建筑行業技術頻繁溝通。為什么要這樣做呢?
我們知道人的認知分成四個階段:你知道的恰好我也知道,你知道的我不知道,你不知道的我知道,你和我都不知道;其中大多數人會處于我以為你知道實際上你不知道的情況,因此設計稿要成為現實中的場景時,技術員不一定能理解到設計師的意思,所以就要展廳設計展館設計公司不斷的去調整技術員的想法,直至達到自己所想的狀態。
那么溝通會涉及到哪些內容呢?接下來我們說一說:
舉個例子,平面圖、立面圖、剖面圖和節點圖構成了正投影圖的主要部分。一套項目繪圖傾向于從大的比例開始,通常是1:100,以顯示出場所內的展示環境。然后,繪圖的重心逐漸轉移到呈現出整體的展示,室內比例通常為1:50和1:20,描繪具體組件的時候所使用的是1:10或者1:50的規模。
理想的情況是,細節被匯集在單獨的一張圖紙上,以便與對應的總布置圖紙交互參照。尺寸、注解和符號好像樂譜一樣,在繪圖的過程中可作為傳達信息的有效工具。這些細節必須清晰無誤,并且能回答以下關于展館和它的構成組件的基本問題。
量度:它的尺寸是多少?位置在哪里?需要多少?
材料:它是由什么制成的?
建造方法:它是怎樣建成的?怎樣正常運轉?
涂飾:它將如何進行涂飾?
固定設施和設備:有扶手和照明設施嗎?
在概念發展階段將人物繪制在圖中有助于人們對具體尺寸的把握。然而,在技術制圖中要避免使用人物,以免和人體模型混淆。
技術制圖可以非常美觀,對線條的使用讓制圖有了一種立體感以及更佳的清晰度。立面圖通常充滿了有趣的結構,并指明人工制品和圖樣擺放的位置。
類似以上這種情況(并不僅限于以上這種,還有其它情況),就需要展廳設計展館設計公司不斷地去溝通才能得到好的效果,其實不論是展館設計公司還是企業自身,也是如此,要不斷地去溝通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