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博物館設計方案基本都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是獨特的創意構思,二是符合建筑設計原理。全球無論外形多奇形怪狀的博物館,他的本質都是基于建筑設計原理上。要想做好博物館的設計,首先需要明白博物館的基礎構造,明白各個構造的基本功能與流線。
正常來說博物館的設計主要分為內部與外部構造,外部包括前廳、進廳、陳列區、報告廳以及觀眾基本服務設施,內部則涵蓋了入口、技術用房、藏品庫區域、藏品詳情資料室、學術研究用房、行政辦公用房和設備房。想要真正區別于其他博物館設計,就需要分析一個問題:在滿足每個構造的主要作用之后,還能在哪些方面優化,使其展現出來的效果更加驚艷與有趣?
其實優秀的博物館設計和引人入勝的小說構造是一樣的,必然滿足“鳳頭,豬肚,豹尾”。
以鳳頭為例,鳳頭自然代表了門廳,這也是一個設計的門面,給人的印象很重要。首先路線要有人流概念,不能過于雜亂;其次基礎交通設施,比如電梯和樓梯的設置不能太個性化,要保持垂直的原則;第三要根據進管觀眾的心理生理需求合情合理設置相關休閑等候區;第四服務部地理位置也應該在門廳的顯眼之處,在這邊設置基本的存儲空間、咨詢幫助空間以及紀念品售賣空間等;第五博物館相關工作人員的進出通道應該隱秘且與觀眾密集區域隔絕,以免發生沖撞事件。
當然,一個優秀的博物館設計必然要與外部環境相結合,如此才能如虎添翼使呈現效果更好,也讓觀眾的體驗感更豐富與飽滿。關鍵在設計布局時需要結合周邊建筑和地形地貌,如果能將自然氣候結合在一起,那將會使整個博物館的格局提升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