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設計的原則是值得把握的,如果單純的就設計方面來講,博物館空間設計的豐富性應該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標準和指標。下面給大家詳細介紹一下博物館設計的原則。
在這種豐富性中,可以弱化人們在博物館中游走產生的疲勞與厭倦情緒,這也是人性化的層面上的問題。如果是一個單一的、乏味的空間,人們在其中行走會很容易感覺累,但是同樣的大小,如果是一個不斷變化的空間,不斷有新的興奮點在刺激,就不會覺得累。這與女同志為什么喜歡逛街是一個道理,因為逛街的購物體驗絕對比在大商場里面要好的多。另外一個例子就是三星美術館,馬里奧·博塔、讓·努維爾、瑞姆·庫哈斯三位大師設計的建筑,努維爾的作品給人的印象特別深刻,設計非常的巧妙,幾個盒子,里面一根柱子都沒有的空間,用盒子的搭接將結構問題非常好的解決了,其中有大空間,也有小空間。重點是展覽當代藝術展品,整個展廳在白天完全不需要燈光。一個歐洲人學習東方文化以后的設計智慧非常巧妙,他挖了一個采光井,這個地方可以采光,同時做了一個簾子垂下來,然后光線打到樹上,影子落在簾子上,這種與自然的結合非常的巧妙,讓人感覺也非常的舒適。相比目前一些奇形怪狀、人工化的強硬設計,他的設計非常的恰到好處。博物館因為展示的內容類型非常復雜,不可能一下子面面俱到,但是總體來看,自然光是一個更為優秀的選擇。
世紀壇舉辦了一個古典與唯美的展覽,展覽了一批唯美主義時期的油畫,油畫非常的精彩,并且好像第一次在中國辦展覽。但是由于世紀壇的設計不是按照博物館的需求設計的,展陳設計從平面等很多方面做得都非常用心,但是都是要靠射燈照明,由于方向性很強的點光源照明,油畫的反光太厲害了,有一些大型的作品,換了好幾個角度都找不到一個合適的角度去看。從人性化的角度來講,既有很宏觀的層面,比如博物館模式的組織、參觀方式的組織,甚至博物館也可以理解為一種傾訴,管理者通過文物的組織在向公眾表達一些東西,這種話語方式我們應該如何去安排?如何去營造一種平等的交流?博物館的公共性不可能像中國傳統社會那樣讓人們對文物進行把玩,也不可能出現很個人化的東西,也很難實現管理方與公眾雙向的交流,但是在這種條件下,管理方應該更多的從普通參觀者的角度去思考問題。
上述是對博物館設計的原則做出的分析,同時建筑師也好,展陳設計師也好,都是通過設計去完善一種需求方式,去把想要表達的最核心的展品的信息和它的價值傳遞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