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創新是愛國主義教育的本質特征,是推動愛國主義教育富有生機與活力的不竭動力。創新愛國主義教育是一個永恒的課題,是一項長期的任務,任重而道遠。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產業化的介入及網絡文化的迅速崛起,紀念館的發展進入一個新的拐點。特別是實行免費開放,紀念館的公益性特征更加突出,紀念館創新愛國主義教育的社會意義日益凸顯。
因此,紀念館作為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基地,其社會教育功能要實現吐故納新,只有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不斷創新,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和現代化建設的需要; 只有準確把握社會文化生活的新特點和人民群眾的新期待,大力推進內容形式、體制機制、展示手段上的創新,才能增強愛國主義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也只有在不斷創新中,紀念館才能清醒地認識到存在的問題、差距和不足,才能進一步解放思想、與時俱進,煥發創造激情,增強創新能力,始終保持勃勃生機和旺盛活力。
2、創新愛國主義教育,必須堅持以人為本,著眼于滿足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來進行創新。愛國主義教育創新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要立足各紀念館的自身特色和比較優勢,在內容形式、展示手段等方面進行積極的探索和創新,善于運用現代技術和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增強愛國主義教育的表現力,不斷創造新的展陳樣式,使紀念館的愛國主義教育更加多姿多彩,成為人民群眾潛移默化地接受生動愛國主義教育的場所。
3、創新愛國主義教育,要善于運用現代高新技術手段進行創新。科技與文化歷來緊密相連、如影隨形。新愛國主義教育,要充分運用先進技術手段改造傳統展陳模式,豐富展陳表現形式,增強展陳內容的表現力; 要拓展傳播渠道,推動愛國主義教育的豐厚資源與現代數字、網絡技術結合,使高新技術成為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載體,使愛國主義教育的影響通過網絡得以廣泛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