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設計的光環境是游客的第一感受,為了讓人們安全舒適地參觀博物館的展品,且保護好國家文物,使國家文物免受光損害,就需要提高展廳智能照明的控制水平,解決和處理好文物光損害和舒適參觀環境以及節能的關系。
一、博物館對照明的需求主要表現在一般照明、陳列照明和文物保護
1、一般照明
主要是為游客服務,根據陳列的展品種類和展品所處的位置不同而有不同的亮度,觀眾在展廳與展廳之間走動參觀的時候,對光亮度要求有一個漸變的過程。通常從低亮度到高亮度比從高亮度到低亮度所需要的適應時間短,所以在設計展廳一般照明的時候應使較低亮度的展廳與中等亮度的展廳相鄰。
2、陳列照明
A、墻壁陳列照明:采用定向性照明,把展品陳列照明燈光集中到展品上,從墻壁反射的光能夠滿足觀眾在展廳中游覽的需要。
B、立體展品陳列照明:用于大型展品采用立體展品照明,如蠟像、模型等。大型展品的外觀、材質都不同,立體展品陳列照明的關鍵是利用燈光突出展品自身的特點。
C、展柜陳列照明:要注意散熱,避免產生直接眩光;采用拆裝簡便的照明燈具,光束角及調節角度控制精準、突顯立體感;一般選小型的光源,控制器可以裝在展柜外面。
3、文物保護
自然光及多種人工光有都含紫外線(波長<400nm)和紅外線(波長>760nm)。其中的紫外輻射是1種非照明用的輻射源,其波長范圍為10~400nm。紫外線光子的能量大,文物吸收紫外線的能量可轉化為內能,會引起展品變褪色。而紅外輻射具有熱效應,導致展柜溫度上升,容易使展品出現干化、變形、裂紋等損壞。熱效應明顯的紅外線不僅可能造成展品熱老化,還能引起相對濕度變化,間接造成對文物的損傷。
4、博物館照明的新需求
現代博物館展廳對照明系統的需求又有新的特點:①根據文物屬性和展廳特點,控制陳列文物照度和色溫;②配置防紅外、紫外的光學過濾透鏡以及扇葉、防眩筒、防眩格柵等光學配件;③博物館的照明系統具有智能化和可擴展性;④博物館照明系統應具備節能環保要求。
二、LED在博物館照明中的優勢
博物館展示的文物一般都對光輻射比較敏感,根據敏感程度的不同,分為對光特別敏感、敏感、不敏感3類。
LED光源是一種綠色光源,具有節能,環保,安全,顏色豐富等特點,與白熾燈相比,節電率可以達到90%以上,節能效益十分可觀,且在其光譜中沒有紫外和紅外輻射,能控制熱效應和次生光化學反應損害。LED冷光源燈泡采用直流驅動,無頻閃;冷光源發熱量低,可以安全觸摸;LED照明產品工作電功率相對較低,所需控制模塊的電功率也低。與傳統光源相比,光源多變幻是LED的一個重要特征,可以進行彩色控制,營造出更好的參觀氛圍。
三、LED智能照明
一般照明的智能化
展廳照明是比較有規律的照明系統,可采用定時控制的方式,參照展廳走廊和展廳面積大小進行定時控制,不僅達到智能控制的目的而且也能起到節能的作用。
序廳和展廳展品的一般照明部分全部采用調光控制,當有游客進入序廳時,照明燈由暗漸變成舒適的亮度,為游客適應展廳內的燈光提前作好準備。
利用光敏傳感器感應環境光線的強弱,利用采集到的信號來控制照明系統的開關和調光,此外通過人體紅外傳感器感應自動調整走廊和展廳的照明,既保證了環境的舒適性,又能夠有效地節能。
以上就是由眾創國際給大家整理的“淺談博物館設計智能照明的方法”的相關內容,想了解更多的資訊,請登入我們的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