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末我國已有不少專家學者從理論和實踐的不同層面進行了論述,很多文博單位及社會其他機構甚至民間博物館也陸續開始了自身的數字博物館設計建設工作。隨著更多計算機新技術應用于數字博物館設計建設,勢必會加快其發展步伐,更好的實現博物館設計的職能。
1、計算機技術與博物館設計收藏
數字博物館的收藏職能從有目的有選擇的征集工作開始,直到入館收藏,這一繁復的工作過程都可以通過建立藏品信息數據庫管理系統實現。數據庫的建立要依賴前期的需求分析和結構設計工作。不同的藏品類型使得藏品信息存在區別,建立藏品信息數據庫時就要根據不同類型博物館中藏品的特點分析需求來確定結構。
2、計算機技術與博物館文物的保存
博物館的根基是館藏文物,保存好館藏文物也是博物館重要職能之一。文物是不可再生的,也不是永生的,博物館保存的最終目的是運用現代科技技術最大程度地維持和保存文物的狀態,延長文物壽命。數字博物館,可以通過三維激光掃描技術,對珍貴文物進行器物描述,積累文物最原始的精確尺寸數據,在三維處理軟件上進行對數據建模,用于動態虛擬展示,計算機技術的發展,給傳統文物庫房的保存帶來了新的理念。通過計算機控制空調機組、抽/加濕機組、光源組對溫度、濕度、光線實施自動化檢測控制文物藏品所在環境。
3、計算機技術與博物館研究
博物館是作為一個文化機構,研究也是博物館的重要職能。博物館研究的主要對象是藏品本身,以及與之相關的國內外研究成果及論著。從某種意義上講,利用計算機技術建立藏品信息數據庫是實現博物館研究職能的基礎。隨著數字博物館利用數字建模技術在文物虛擬展示方面的深入應用,這一技術應用在文物修復、復制研究方面有重大意義。
4、計算機技術與博物館傳播和展覽
博物館是一個文化機構,肩負著終身教育的社會職責,因此傳播和展覽是博物館發揮其社會作用的重要職能。傳統的展示方式由于時間和空間限制,文化傳播和展覽模式只能局限在一定的范圍。而數字博物館通過計算機技術和現代通信手段,借助一定的輔助設備,將傳統博物館需要表達的信息通過數字的形式傳播與展示,并憑借其強大的功能和豐富的表現形式,使參觀者與展品間的聯系更加密切、便捷、多樣化,使受眾者不再是被動接受信息的旁觀者,而能主動參與其中,從而吸引更多的人來了解和關注博物館,以實現其傳播和展覽職能。
以上就是由眾創國際給大家解讀的“淺談計算機技術與博物館設計發展”的相關解答,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